5月21日上午,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家科学图书馆、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天津市科普发展中心、天津图书馆承办的优秀科普作品《共和国科学家颂》赏析活动在天津图书馆举办。作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一届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奖作品阅读与推广系列活动之一,以及天津市第25届科技周活动配合项目,本次活动对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引领正确阅读导向,提升科普写作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刘惠通主持活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居云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中科院文联主席郭曰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科学时报》科学与文化部主编郑培明,北京师范大学科幻与创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吴岩,江西高校出版社北京分社主任涂宜将出席活动,天津市科普作协部分会员、部分青少年朋友和媒体记者、热心读者听众120余人参加活动。
居云峰首先介绍了第一届中国科普作协优秀科普作品奖的评审、表彰情况和举办系列宣传推广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安排。他指出,倡导阅读良好风尚,正确引领阅读导向,事关民族兴衰和国家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通过举办这次系列活动,宣传和推介阅读优秀科普作品,积极搭建科普作品创作者与公众沟通交流的桥梁,希望能让更多的社会公众通过欣赏和阅读优秀科普作品,提高科技意识,提高科技知识水平,提高科技素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涂宜将作了题为“千锤百炼铸精品”的发言,讲述了出版社的同事们编辑出版《共和国科学家颂》的过程。《共和国科学家颂》书中收入的100首诗歌,站在时代的高度,以豪迈的激情,浓烈的诗句,展示了中国人民实现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塑造了百位科学家的崇高形象。江西高校出版社千锤百炼编辑出版的《共和国科学家颂》于2008年获得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并入围中国科协成立以来最受读者欢迎的10本科普图书候选书目,这次又获得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一届优秀科普作品奖。
吴岩在发言中指出:郭曰方的诗歌特点在于,首先更新了科学诗的概念,把科学家所经历的生涯注入作品中,使原本没有情感的科学,饱含了浓厚的情感。其次,他站在中华民族的整体高度观察科学家的生平,也观察了科学在中国的命运。第三,他的作品跟当前迅速崛起的中华民族的全新形象、跟中国在世界上所扮演的新的地位紧密相关。郭曰方的科学诗歌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外国人了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奋斗不息的历史。
郑培明对作品进行了点评,指出:郭曰方的科学诗篇不再仅仅是传播与诠释科技知识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科学诗歌,而是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讴歌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刻画科学家的光辉形象,颂扬科学家的高尚品格,揭示科学家的内心世界,展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的科学文艺佳作,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作品通过对众多科学家走过的人生道路的描绘,反映我国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和重大事件。因此,可以说在科学诗创作的题材和内容上不仅大大拓宽了,而且走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正像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所评价的,郭曰方的科学诗异军突起,影响广泛,是具有史诗性质的讴歌科学历程、科技人物和科学精神的黄钟大吕,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与文学的结合。
郑培明还讲述了26年前,郭曰方在担任方毅副总理秘书期间,因患癌症做了胃大部分切除手术。面对突然而巨大的打击,郭曰方没有颓丧沉沦,而是毅然奋起,创作了一大批歌颂科学家的诗歌。诗篇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有着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胃癌手术后,郭曰方共出版了60余部著作,其中诗歌、散文集20余部,纪实文学2部,还撰写和主编了30余部文学、理论著作。
第一届优秀科普获奖图书《共和国科学家颂》的作者郭曰方在发言中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心贴心的语言交流、充满激情的诗歌朗诵,为观众奉上了精彩的科学与人生故事,生动的事例使大家了解了科学、文化与人生的真谛,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起到了很好的人生启迪作用,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郭曰方还朗诵了他的诗歌《昨天,今天,明天》作为他发言的结束语。
专程从北京赶来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张松松以及王渭、文华平、常浩满怀深情地朗诵了《共和国科学家颂》一书中的《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被写进世界数学史的经典献给陈景润院士》、 《郭永怀,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丰碑,矗立在滔滔江河之中献给茅以升院士》三首佳作。他们的精彩朗诵,把与会者带回对著名科学家陈景润、郭永怀、茅以升的深切缅怀之中,广大听众无不热泪盈眶、激情满怀,心潮久久难以平静。
赏析活动结束后,由郭曰方在现场亲自为参加本次活动的来宾、听众签赠《共和国科学家颂》一书。有80名幸运听众获赠。